军团工厂的造兵系统是核心玩法之一,需要满足科技条件、建筑条件、空闲人口和资源总量四项基本要求。不同兵种对军工厂的级别有不同要求,例如步兵需要1人口,卡车需要2人口,重型坦克则需要6人口。资源方面,钢铁、石油、稀矿和粮食的配比需根据兵种类型调整,确保资源储备充足。科技研发优先提升资源产量和兵种属性,高后勤军官能显著缩短生产时间。
军团工厂的兵种生产与军事基地、兵工厂等级直接相关。军事基地决定部队组建上限,兵工厂则负责生产具体装备。前期建议优先升级兵工厂至能生产轻型坦克和反坦克炮的等级,这两种单位在中期野地争夺和防御战中性价比最高。科研中心需同步研发装甲科技和火炮技术,以解锁更高级兵种。空闲人口不足时,可通过降低资源区开工率或升级民居临时调整,但需注意人口负增长会影响资源产出效率。
资源分配需遵循战时集中,平时均衡原则。钢铁和石油是造兵的主要消耗资源,稀矿则用于高级单位生产。若资源短缺,可通过军团城市的商业区交易补充,或占领高等级野地获取加成。军团成员间可通过军需部运输资源,但需注意仓库容量限制。防御建设阶段,建议预留30%资源用于应急补兵,避免被突袭时陷入无兵可用的被动局面。
防御战以坦克和炮兵为主,攻城战需加入攻城车和步兵,遭遇战则依赖机动单位如摩托化步兵。火箭炮和自行火炮等远程单位应部署在丛林或掩体后,由侦察车提供视野支援。后期可生产喀秋莎火箭炮等军团专属军备,但需提前升级二级建造权限。战斗中注意兵种克制关系,例如反坦克炮对装甲单位有额外伤害,而火箭炮专克后排远程部队。
指挥官需统筹成员间的资源贡献与兵力调配,优先满足主力部队的生产需求。战场中及时回收残兵并修复装备,能有效降低战损成本。长期发展上,建议固定1-2座城市专精兵种生产,其余城市提供资源支持,形成高效的军团供应链。